艾柯林热节能研究院

浅谈集中供热优势

作者:热节能研究院发表日期:2017.09.09阅读次数:2,029

一、集中供热概述

集中供热是在工业生产区域及城市居民剧集的区域内建设集中热源,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、单位和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能源地域生产的组织方式。由于集中供热能够节约燃料、易大型化、机械化、还能够集中解决排烟污染、灰渣燃料堆放等问题,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,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,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二、集中供热的优势

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热源、热网、热用户。集中供热方式主要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,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、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。

集中供热主要优点包括:

①提高能源利用率、节约能源。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%,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% ;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%~90%,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%~60%。

②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、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,降低运行费用,改善环境卫生。

③易于实现科学管理,提高供热质量。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,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,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。

④由集中供热热源代替分散的中、小锅炉房,可减少供热设施占用城市建设用地,有利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,整合市容市貌,促进经济发展。

⑤集中供热采用高效脱硫除尘设备,高烟囱排放烟气使之有效扩散,可明显消减煤烟型大气污染,改善环境质量。

三、集中供热发展趋势

①发掘热电联产供热潜力

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、改善环境、提高供热质量、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,被国内外誉为朝阳产业,成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。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已进入成熟期,行业发展平稳增长,热电联产在城市集中供热的总供热量占比在30%以上。近年来各地的热电联产工程项目纷纷建成投产,使我国城市供热能力持续提升。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,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。2012年我国热电联产机组装机总容量达到156.93GW,2013年热电联产机组装机总容量超过175GW。

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,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加快,我国城镇供热面积不断增加,工业和居民用热呈快速增长趋势。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63.69亿平米,蒸汽供热能力增加至86452吨/小时,热水供热能力增加至365278兆瓦,均保持平稳增长趋势。我国15个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等采暖地区132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城市集中供热设施,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(区、市)累计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8.05亿平方米。随着天然气在我国大量开发和应用,城市集中供热的调峰技术和工艺出现了新的途径,天然气热电冷联产将是未来热电联产的主力军。

②清洁能源供热、燃煤锅炉房环保改造

由于区域锅炉房环保设施不完善导致污染严重,城市供热系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清洁能源进行替代,如燃油、燃气、地热、电力等。

③多热源联网运行

多热源联网运行供热可提高整个供热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。当热网中某一种热源出现故障时,其他热源可以相互替代,相互补充。供热系统调节更加灵活,达到良好节能效果。

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明确,加快推进集中供热、“煤改气”、“煤改电”工程建设。在化工、造纸、印染、制革、制药等产业集聚区,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,我国供热需求增长迅速,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。
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